回沙梁1982多少钱一瓶(回沙梁1982怎么样)

中共榆林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表明了榆林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会后,市委书记戴征社、市长李春临会见了牛玉琴、石光银、张应龙等治沙英模代表,对他们为榆林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回首榆林七十年战天斗地、治沙治土的艰苦历程和光辉成就,这些治沙英模的事迹是铭刻在榆林大地上不朽的丰碑,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榆林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即日起,本报推出《榆林治沙英模群像》专栏,讲述几代榆林治沙典型的故事。

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年轻的女民兵们(资料图片)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屋里白天要点灯,屋外抬脚不见踪”,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榆林沙地群众的恶劣生活环境。

据2019年的遥感监测图显示,我市植被覆盖度达到了46.7%,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而这绿色版图中也包括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一代代女民兵累计治理的14000多亩荒漠。

1974年5月,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54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积极响应党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拿起背包,扛着红旗,来到当时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榆阳区补浪河乡,成立了女子民兵治沙连,开启了搏战风沙的艰难历程。

45年来,女子民兵治沙连前前后后300多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跟着一代学,一茬续着一茬做回沙梁,不畏艰苦回沙梁回乐峰前沙似雪打一生肖,将榆林治沙精神薪火相传,在沙漠之中绽放生命之美,书写着人进沙退的大漠传奇。

连队成立之初,在不毛之地的沙漠种树,何其困难。在沙地挖个三尺见方的坑往往要耗时近半小时;树苗刚刚栽下,一场大风刮过,就被风沙淹没;冬天的沙漠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手冻肿、脚冻裂、耳朵冻烂是常事;没有吃的,露天砌灶台,从家里带来了青稞、炒面,用开水泡着吃;没有住处,自己动手,用柳条和泥巴搭起柳笆庵;没有水洗头,干脆剪掉心爱的长发,留起了小平头……

“当时我们种树,根本没有机械化工具。种好的树苗一夜之间就被大风沙全部掩埋了,经常要用双手把埋在沙子里的树苗挖出来,挖得久了,沙子把手都磨破了,钻心的疼。”第一批民兵贺沙莲忆及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让治沙连的姑娘们退缩,她们在沙梁上栽柳笆墙,用蒿草、麦草埋防沙格,控制沙丘流动,向沙漠要回了土地,曾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漠,一点点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如今,贺沙莲虽已退休,但是每年春天,她还是闲不住要去种种树,带带新队员。她知道治沙连需要更多的人,“我现在已经组织了一部分志愿者每年去义务植树,治沙连培养了我,我必须回报。”

边兆芳也曾是女民兵中的一员,“带着白开水和高粱青稞面馍,我们就向沙漠进发了。没有树苗,大家一起把柳枝截成一尺长左右栽。头一天栽的树苗,晚上就被沙埋住了,第二天挖出来重新栽。挖得手指头上全是血,一边挖一边哭。”当年受的苦和罪,边兆芳想起来还是会热泪盈眶,她说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治住沙!

因为当时条件太艰苦,连队规定队员一旦结了婚就可以离开,席永翠为此三次推迟了婚期,在治沙连待了八年。1979年,席永翠作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邓颖超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与沙漠搏斗可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呀!”席永翠坚定地回答:“等我老了,就把孩子送去治沙。”席永翠兑现了当年的庄严承诺,先后把三个外甥女、两个侄女送到了治沙连,把对治沙的决心和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

治沙连第14任连长席彩娥回沙梁,正是席永翠的侄孙女。23岁的她刚刚从部队退役,就直接来到了治沙连。枯寂的沙梁上到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时而和老民兵栽树,时而去取树苗。如今她已经在治沙连干了十多年。“趁着现在还年轻,多种几棵树为家乡人多挡一点沙子!”“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就跑回家里向爸爸抱怨几句,但是第二天起来我还是跑到了这里,想看看昨天种的树苗活了没,就是舍不得!”

故事不胜枚举、感人至深。这背后,是治沙连姑娘们用汗水、泪水、血水铸就的“绿色丰碑”。

45年来,先后有14批300多位“铁姑娘”来到治沙连,用青春和热血给毛乌素沙漠添绿。如今的补浪河已形成防风固沙林带33条,绿化沙漠14000多亩。

多年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先后被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国家林业部命名表彰为“新长征突击队”“三八红旗单位”和“绿化祖国突击队”;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治沙英雄女民兵连”荣誉称号,被全国绿化委、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被总参、总政表彰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等。被联合国环境专家盛赞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如今,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还在营地建起了集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来展览馆参观学习。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治沙精神的火种正在传播到更广更远的地方,吹响新时代植树治沙、绿化家园的新号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送礼网(www.songli518.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ongli518.cn/post/87162.html


礼上往来资源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