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 养生保健指南 2018.22 82简谈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心得 田耀军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东湖街道放牛沟村卫生室 130505) 摘要:目的:归纳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卫生室自 2016 年 2 月至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传统中医辩证分型结合西医药进行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整理。结果:我卫生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效果显著。结论:发挥中医药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特长,对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突出,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治疗;临床心得;面临问题 【概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1】 属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发病人数的绝大部分,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继发于某些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以血压超过正常标准,常见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并发心脑肾等脏器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遗传、年龄、职业、环境、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性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精神紧张及剧烈活动常诱发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并发严重心脑肾损害者,预后不良。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 【病因病理】中医学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划分入“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加以辨证,确立理法方药.现代中医学多认为,高血压病与“风、火、痰、瘀、虚”及脏腑阴阳失调有关,其中痰瘀阻络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1】。 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为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致肝郁化火;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致痰浊内生;劳欲过度或年老体衰,致肝肾亏损,总之,上述病因使肝肾阴阳失调,邪于清窍发为本病。 病理变化为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肝阳上亢,凤阳升动,上扰清窍,而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口苦等症。饮食不节,脾胃损伤,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胸阳不展,而见头晕、头重、胸闷等症。劳欲伤肾或年老肾亏,肾精亏耗,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高血压病的治疗,虚阳上扰,而见头隐痛、眩晕、耳鸣、腰酸等症。病程迁延,久病人络,瘀血内停,阻滞脉络,血脉瘀滞,可见头痛如针刺,或胸闷刺痛,手足麻木,舌青紫,脉涩。阴损及阳,肝肾阴阳俱虚,阴不滋养,阳失温化测有眩晕、消瘦、倦怠乏力、夜尿频多等症。

若肝阳暴张,风随阳动,血随气逆,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则见中风昏厥重证。 【诊断要点】根据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定标准确定。 I 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8.67~21.20kPa(140~159mmHg)舒张压:12.00~13.20kPa(90~99mmHg)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8.67~19.87 kPa(140~149mmHg)舒张压:12.00~12.53 kPa(90~94mmHg)Ⅱ级高血压(中度高血压)收缩压:21.33~23.87 kPa(160~179mmHg)舒张压:13.33~14.53 kPa(100~109mmHg)Ⅲ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收缩压≥24.00 kPa(180mmHg)舒张压≥14.67 kPa(110mmHg) 【中医辨证论治 】 在临床治疗时,我们切不可只关注病人的血压高低。如果只管降压不管其他,反而会加剧血压升高而不降,贵在从病人整体出发,注重脏腑间生克制化规律,通过调整全身的机能活动,促进心、脑、肾等脏器病理改变的恢复,机体气机升降、阴阳调节趋于平衡,血压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本病迁延日久,诸因交替,虚实夹杂,证候繁多,血瘀痰凝互见,临床上不少患者其证相同,病机各异,或其证不一,而病机相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辨证分析,辨证论治,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总之,治疗本病要注意,病位在肝,强调补虚,不忘祛痰,调理脾胃,调畅气血等几个方面。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 ,症状:面部潮红,烘热,头晕,头痛,项强,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此法能够平熄肝阳,潜降肝火,缓解高血压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方药:用自拟的石牡赭石汤:石决明 30g(先煎)、生牡蛎 30g(先煎)、白芍 15g、牛膝 15g、莲子心 6g、莲须 10g、天麻 15g、钩藤 20g、龙胆草 5g、菊花 16g、代赭石 10g、白蒺藜12g。 二、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咽干,五心烦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失眠多梦,舌红降,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用自拟莲牡生地汤:莲须 12g、桑椹子 12g、女贞子 12g、旱莲草 12g、山药 15g、龟板 30g(先煎)、生牡蛎 30g(先煎)、牛膝 15g、生地 15g、知母12g、山萸肉 12g。 三、痰湿阻络 , 症状:胸闷,恶心,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倦怠多梦,纳呆,舌淡胖,苔白腻或黄腻高血压病的治疗高王宏治疗鸽病,脉弦滑。治法:平肝化痰,祛湿通络。方药:用自拟黄赭白术汤:黄芪 30g、党参 15g、陈皮6g、法半夏 12g、云苓 15g、代赭石 30g(先煎)、草决明 24g、白术 12g、甘草 5g、泽泻 10g、天麻 10g、钩藤 12g、瓜萎皮 12g。

加减:烦热呕恶,胸闷,苔黄,脉弦滑加天竺黄,黄连;身重麻木加胆南星,僵蚕;纳呆加焦三仙或鸡内金等。 四、气虚血瘀 ,症状: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面色暗,舌质淡暗或紫暗,边有齿痕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治法:益气活血,佐以平肝疏络。此型病人的治疗应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更应注意治气。因为治瘀之基础应再调气,化瘀之根本应在益气,其气虚又以心、脾气虚为主。因此补气常重用黄芪。方药: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生黄芪,太子参,党参,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鸡血藤。 五、心肾不交 ,症状:眩晕头痛,心烦不寐,耳鸣健忘,腰酸梦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九。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龟板,白芍,山萸肉,白蒺藜,珍珠母,灵磁石,生龙牡,石决明。阴虚明显加天冬,玉竹,鳖甲等。 六、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胃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治法: 滋养肝肾,温补肾阳。方药:用自拟大补肝肾汤:桑寄生 30g、首乌 24g、山药 12g、川芎 9g、淫羊藿 9g、玉米须 30g、杜仲 9g、山萸肉 12g、磁石 30g(先煎)、生龙骨 30g(先煎)、鹿角胶 15g。

【中医其它疗法】此疗法只做辅助疗法,是配合中西药内服的 1、针灸疗法:针刺风池、太冲穴。伴头痛剧烈,目胀面赤者,加刺太阳穴;伴热盛面赤者,加合谷穴。用泻法,留针 20 分钟,日 1 次,7 天 1 个疗程。 万方数据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 养生保健指南 2018.22 │832、药枕法:取野菊花、桑叶、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荆子、青木香、蚕砂、代赭石,药物适量,制成药枕,每昼夜使用时间不少于 6 小时。 3、浴足法:钩藤 30 克(包煎),菊花 20 克,代赭石 20 克,加少许冰片,于每晚睡前放入盆内,加温水浴足,每次 30 分钟,10 天为 1 个疗程。 【西医治疗】中医讲究辨证分型治疗,而西医则不然。治疗高血压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则需要中西医有效结合。现将我卫生所在根据上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同时配合西医西药的几组临床常用搭配介绍如下: 1、替米沙坦分散片,每日一次,每次一片;辛伐他丁片,规格:每片20mg,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此组适应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 2、硝苯地平缓释片(III),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33345,规格:每片 3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分装,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92,批准文号:J20130078,规格:每片 100mg,商品名:拜阿司匹林。

此组适应高血压伴冠心病、动脉硬化症。 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浙江为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66835,规格:每片 5mg,每日一次(早晨),每次一片;辛伐他丁,每日一次(中午),每次一片,涿州东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66497;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一次(晚上),每次一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分装,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92,批准文号:J20130078,规格:每片 100mg,商品名:拜阿司匹林。此组适应高血压伴冠心病及变异型心绞痛。 4、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每日一次(早晨),每次一片,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2026567,规格:每片 10mg;盐酸普萘洛尔片,每日二(早晚)次,每次一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2020133,规格:每片 10mg;维生素 B1 片,每日三次,每次一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2020611,规格:每片10mg。此组适应高血压伴心动过速或交感神经症状。 【注意事项】 1.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如控制不好,将逐渐累及到心脑肾等器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及时诊断和中西医治疗。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要定期检测血压,坚持长期有效的中西医治疗,以保持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面临问题】 1、中医药降压疗效的总体趋势难以把握,无论中药或中成药,都缺乏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性用药,所以导致患者用药效果缺乏保障。 2、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标准尚缺乏统一规范高血压病的治疗,证候实质性研究结果欠集中,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有大的突破。 3、临床药理研究中配伍变化、量效关系等,缺乏临床支持或因成分不清而未知数甚多。 4、多数报道仍停留在对降压疗效的简单观察,对观察指标、实验方法明显落后,缺少数据支持。 5、中药剂型与西药比较仍有一定差距;缺少剂型的创新性研究。 【古籍摘录】 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中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 论述最多,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介绍几则古籍摘录: 1、《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上气不足”则发眩晕。 4、《灵枢.海论》篇有“髓海不足”之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等,认为是因虚致病。

5、隋代.巢元方于《诸病源候论》专设“风头眩候”篇,提出了“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脑” 病源学说,首次把养生、导引等法运用于眩晕病的治疗和体质的恢复上。 6、《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 7、金元时代,对眩晕一证从概念、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金.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篇》认为眩晕的发生应从“风火”立论,曰:“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从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提示了眩晕病的发病原因。 8、元代朱丹溪主要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提法。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又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除了痰火以外,丹溪亦阐述了淫欲过度,吐衄崩漏等因虚致眩的机理。 9、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 10、明.杨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清.潘楫《医灯续焰》篇认为:“眩晕者,有因死血者……诸阳上行于头,诸经上行于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则上注之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

”阐明了血虚与血瘀的关系。 11、《证治汇补.中风》篇指出:“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小结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产生的结果。阴虚为本,阳亢为标,病变与五脏有关,最主要涉及心、肝、肾,在标为肝,在本为肾,临床表现以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为主要症状,以阴损于前,阳亢于后为主要特点,到了病程后期,发展为阴阳两虚,故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是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其病理基础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本人认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但要减轻症状,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还要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患于未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的瘀血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适时地选加川芎、牛膝、赤芍、丹参、坤草、郁金、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以防止脑梗塞、冠心病的发生,这也正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在现代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苗 洪 萍 , 高 血 压 病 的 中 医 药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 天 津 药学》, 2013, 25(2):65-67 万方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送礼网(www.songli518.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ongli518.cn/post/106374.html


礼上往来资源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