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给领导送礼的三大忌讳)

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给领导送礼的三大忌讳)

据日记记载,杜凤治为的日常开支主要包括雇佣幕僚、送礼和其他一些迎来送往支出等三项。

雇佣幕僚费用

清代制度,知县统管县级事务,同时给予配备县丞(副县长)一名,主簿一名(负责撰写和管理文书)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缉拿盗匪的巡检和管理监狱的典史等若干人。他们共同辅佐知县处理杂务,统称为佐杂。

但一方面朝廷统配的名额很少。据记载,晚清有1314个县,而朝廷设置的县丞总共才345名、典史1307名、巡检908名、主簿只有55名,这点人连个县级班子都凑不齐。另一方面,佐杂多为三教九流之徒,能力和水平较差,根本达不到管理一县之要求。

因此,晚清时期,州县官都是自掏腰包另外聘请专业幕僚,这也形成了惯例,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有名的绍兴师爷。

师爷分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钱谷和刑名。钱谷主管钱粮和会计,就是管钱袋子,相当于财政局长;刑名负责处理案件、确定罪名、起草案卷等工作,相当于法检两长。这两类师爷专业性强,需具各一定的财务、法律知识,因此佣金较高。

例如日记记载,杜凤至知县广宁时,为节约费用,聘请了一位师爷兼任上述两职,年薪1000两白银,外加每月10两伙食费,共1120两每年。按当时购买力,一两银子可买70斤粮食,换算成现在相当于人民币140-200元左右。

后调任南海时,因是大县,号称广东第一县,公务会多很多,花销也大了很多。。据记载,杜凤治在南海时时,为处理钱谷和刑名就专门聘了七位师爷,每年费用6000两白银。

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给领导送礼的三大忌讳)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给领导送礼的三大忌讳)

另外还聘请了收粮师爷(监督田赋征收)、书启师爷(处理公文)、阅文师爷(批阅科考试卷)等若干人。这类师爷相对便宜些,年薪100两左右,但累加起来也不少。

综上,杜凤治聘请师爷一项,每年支出大约一万两白银左右。南海是大县,相对会多点,其他地方视公务情况有所差别。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支出和收入是成正比的,支出多意味着有更多的收入来支撑,关于收入情况下次专门再讲。

由于自收自支,因此很多州县官也会想办法节约开支,比如聘用亲戚作师爷。日记记载,杜凤至的儿子、女婿、侄子等都长年在衙门当差,有的管帐,有的收粮,有的阅卷,肥水不流外人田,费用也低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亲戚可靠,一些不方便的事可由他们出面,也便于掩人耳目。例如杜凤至妻子、儿女都曾收受过外人钱财。

送礼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方方面面都需要打理,否则就不要混了。按照晚清官场潜规则,送礼对象大致分为三类:京官、上司和主管教育官员。

首先是京官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州县官想在地方站稳,京中得有靠山。

从咸丰五年至同治五年,为谋官职,杜凤治在北京呆了十年,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就有晚清名臣潘祖荫。潘出生官宦世家,官至礼部尚书,可谓位高权重,杜凤治的广东实缺,也主要是通过潘的帮助才获得的。否则,以杜凤治举人出身的条件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在晚清官场多如牛毛,按部就班等分配,估计一辈子也等不着。所以,杜发迹后,自然要投桃报李。

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给领导送礼的三大忌讳)

清朝官场规矩,每逢冬天以买炭取暖为名要孝敬,称为炭敬;夏天以买冰降温,称之冰敬;潘祖荫本人和亲属生日,也要有所表示;另外反过来,潘祖荫也会以购买某善本或真本名义借钱,其实是不用还的。

杜凤至攀附的京官当然不止潘祖荫一人,据其日记推断,其交际能力甚至十分出众。比如同治十二年,杜凤治六十大寿时,竟然收到直隶总督李鸿章和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李鸿藻贺词,一个县官过生日,居然惊动国之重臣,这是不多见的。

这些京官逢年过节打点打点、联络联络感情自然是少不了的。

其次是上司

县官不如现管,清代州县官上司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等,这些人谁都不能得罪,例行的炭敬、冰敬和生日收礼等,一个都不能少。

比如日记载,同治十一年,时任总督瑞麟庆生,杜凤治赠送金银、珠宝、绸缎等总价超过3000两白银。另外总督的亲戚、幕僚甚至仆人都要照顾到,同治十二年,瑞麟添了个孙女,杜凤至也献上厚礼。每次去总督府给看门人几十两银子也少不了,否则连面都见不着。

清代官场送礼分两类,一类叫干礼,也就是银子,另一类叫水礼,就是物品。炭敬冰敬多为干礼,生日礼和节日礼两者兼备。

送礼也是技术活,送多送少都有讲究,比如送总督巡抚要比道员少点,必竟道员是直接上司,抬头不见低头见。再比如,同治十三年,总督瑞麟病逝,接惯例送400两,但因对杜凤治调南海知县有提携之恩,杜送了500两。

给上司送礼的支出占据了州县官日常开支的一大半,负担沉重,耗时又耗力,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以同治十一年为例,杜凤治记载累计给上司送礼二万多两,包括两广总督11114两、广东巡抚3445两、按察使1355两、布政使823两。

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什么(给领导送礼的三大忌讳)

再次,是给主管教育官员送礼

主要有两类:学政和主考。

清代每省设一名学政,掌管全省教育事务,由中央直接委派,多为翰林院编修,任期三年。学政虽品级不高,但地位重要,可同督抚平起平坐。

对这些以清雅高贵自居的翰林,杜凤治日记评价:爱财如命,跟市侩没两样。比如一个叫吴树宝的学政,主持科考时公然受贿,只要钱给够,考生找个代考就当没看见。还有个叫胡月兰的学政,离任前送了3000两银子作路费,竟然嫌少要5000两,后督抚出面才收下。

清朝翰林,清水衙门,没油水可捞,所以一朝外放成学政,大概率都是狠狠的贪一把。据杜凤治记载,一任学政,攒七、八万两银子没问题。

学政好歹三年仼期可以慢慢贪,主考是朝廷派往地方监督科考的,是一次性的,吃相更难看。同治十二年,一名叫周冠的翰林来广东当主考官,州县官办宴席招待被拒,要求付现钱。按惯例,主考官每日伙食费9两,该主考官加至17两,考完放榜后还赖着不走,好多收些银子。杜凤治在日记上评价其要钱不要脸。

其他支出

比如有官员路过本县,要负责迎来送往,遇到灾荒要带头捐款,就连官署房屋坏了,也得州县官掏等等。

以上三项合计,州县官每年累计支出至少要3万两白银以上。然后自己也不能白干,也得捞点钱,还有老婆孩子一大家子要花销,林林总总加起来又是不少钱。

那么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呢?下次再给大家详细讲讲州县官的收入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送礼网(www.songli518.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ongli518.cn/post/130006.html


礼上往来资源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