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端午节送购物卡送多少合适)

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端午节送购物卡送多少合适)

唐代的端午节:闻一多有系列研究端午的文章,如《端午的历史教育》、《七十二》、《端午考》、《屈原问题》等,认为端午节的出现比屈原年代早得多。“端午为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而赛龙舟便是“祭礼中半宗教、半娱乐性的节目”。龙舟活动是一种祭祀仪式,祈求避灾祛病。

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1926)考证了端午节起源,他和闻一多一样认为端午节起源甚早,与屈原无关(吴人说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伍子胥,越人说是勾践,楚人则称屈原),他以《古今图书集成》所引“武陵竞渡略”为线索,认为“我们相信端午日的门户上悬艾人,臂系五彩丝,踏百草,与夫命舟送不祥是一件事(其用意皆在禳灾却病,所不同者前三者以及‘民间设醮预压火灾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送购物卡送多少合适,或有疾患,皆为纸船……于水次烧之‘等等,属私人的禳灾;划船送标,属公众的禳灾);而拯屈原云云者,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意即端午节龙舟竞渡本是古人送疾风俗,与屈原无关,是后世附会。

黄石首倡端午源于“夏至说”,他的《端午礼俗史》从角黍(粽子)和竞渡的考证出发,认为端午节的核心目的就是“逐疫”,以求人畜安泰。而角黍本来是荐新之祭,即新获谷物奉献神明,逐疫是禳灾之举,因为时间与端午巧合,角黍也就与端午发生了直接联系。龙舟实际上是做法事的法船,划龙船就是送瘟神。

后世出于同情和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或勾践、或曹娥等)的目的,将早已有之的端午风俗与他们的事迹结合起来,就产生了端午节起源的现行版本。

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端午节送购物卡送多少合适)

另外,端午节在唐代以前叫“五月五日”、“五月节”、“重五”、“端五”,称为“端午节”恰恰是起自于唐代,唐玄宗以后“端午节”名称逐渐普及。见张勃《“端午”作为节名出现于唐代考》。

古人观念里端午是佳节,也是百毒并发的季节,五月被称为“恶月”,唐代《初学记》卷四有关端午禁忌、风俗的描述:

周处《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云:端,始也,谓五月五日。进筒粽,《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年,长沙欧回,见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见祭甚善,常苦蛟龙所窃,可以菰叶塞上,以彩丝约缚之,二物蛟龙所畏。”一名角黍,《风土记》曰:以菰叶裹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一名糉;亦作粽。造百索系臂,《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又曰:亦因屈原。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孝经·援神契》曰:仲夏茧始出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妇人染练,咸有作务。《玉烛宝典》云:以禳毒气。《荆楚岁时记》曰:宗则字文度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常以五月五日未鸡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蹋百草,《荆楚岁时记》曰:四人并蹋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竞渡。《荆楚岁时记》曰:俗谓是屈原死汨罗日,伤其死所,并命将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又,《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是月俗多,禁忌盖屋及暴荐席。《风俗通》云: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又《异苑》云:新野庾寔家,尝以五月暴席。忽有一小儿死于席下,俄失所在。其后寔女子遂亡。相传弥以为忌。此二事通五月之事,今附于此。董勋《问礼俗》曰: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按《月令》:仲夏阴阳交,死生分;君子斋戒,正声色,节嗜欲。”

这里提到吃粽子、竞渡、胳膊系五彩丝(皇室也不免俗,《唐六典》卷22:“五月五日,进百索绶带。”(百索即五色丝)、采药、蹋百草。

另外,有喝菖蒲酒的习俗,《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菖蒲生山间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这个风俗唐代亦保留,,将菖蒲切作细丝,或者干脆碎为屑,让它荡泛于美酒之中。唐殷尧藩《端午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这里提到菖蒲酒。

还有雄黄酒和苦艾酒,唐人相信这些端午药酒能够辟邪解暑。殷尧藩《端午日》还提到艾灸,这也是唐代端午节采药习俗的体现,《初学记》:“常以五月五日未鸡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不仅是菖蒲和艾灸,唐代医书中经常倡导五月五日采药或者合药,认为效力超乎平日。连武则天都要在这一天采药配制美容方,《外台秘要》里记载“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主要材料是五月五日收采的益母草。

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端午节送购物卡送多少合适)

采蟾蜍,晾晒成干,携带可以辟邪。《岁华纪丽》卷二:“日叶正阳时,当中夏采蟾蜍之令节。抱朴子曰:‘五月五日采蟾蜍头有八字者,日中时取之,阴乾一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臂辟恶。’”

唐代赛龙舟有“锦幖”做奖励,锦幖即锦标。《岁华纪丽》卷二:“状元卢肇《午日宫船诗》云:‘报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幖归。’”

祭祀屈原。当然少不了。

沐浴,《岁华纪丽》卷二:“浴兰之月,《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吃粽子,亦称角黍,光禄寺在五月五日为百官提供的饭食中就有“加粽”。沈亚之“筠筒楚粽香”、白居易“粽香筒竹嫩”、姚合“风和角粽香”,均是咏叹端午食粽。

《说郛》记载唐代烧尾宴有“賜緋含香糭子,蜜淋”。“糭”即“粽子”,赐绯可能是指外裹叶子的颜色,自古以来包粽子的叶子多种多样,有的蒸过之后会发红,不排除韦巨源家使用了类似这样的叶子。以赐绯为名也是配合烧尾宴的原意,即为官员举办的宴会,预祝食者升官,因为唐代官服以颜色定等级,《通典》中记载了唐代官员服装的颜色:“贞观四年制,三品以上服紫。”在唐代三品以上就是宰相级别高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即红色,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所以,“賜緋含香糭子”寓意着官服由低级官员的绿色变为高级官员的红色。这是吉祥寓意。

端午节送啥礼最合适(端午节送购物卡送多少合适)

铸铜镜:汉代以来盛行五月午日铸镜,取阴阳调和、水火相济的吉利用意。后来五月午日则演变为“五月五日”铸镜。唐代亦如是。白居易《百炼镜-辨皇王鉴也》:“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这个风俗的研究可以参看张勃《唐代节日研究》。

插艾草。理由是可以辟邪,和凝《宫词百首》:“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这里提到的都是端午风俗,即插艾,吃粽子,系五色丝。

古人从不说“端午安康”,而把端午节看作是喜庆的节日,所以今人大可放心说“端午节快乐”。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敦煌文书P.3249《新集吉凶书仪》之《端午相迎书》:”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

明人编的《启隽类函》,是用于官场应酬的书信格式例选,其中26篇贺端午文,各种“祥”、“瑞”、“嘉”、“乐”的字眼频频闪现。《红楼梦》第三一回说:“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过节”。端午本就是一个快乐的节日。“端午安康”在古代从未出现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送礼网(www.songli518.cn)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ongli518.cn/post/51248.html


礼上往来资源平台